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持续深化的背景下,青年返乡已成为破解城乡发展不平衡的关键抓手。王涵同学带领的四川大学商学院返乡采风队基于西部四省深度调研,撰写了《“城乡两栖”现象下青年返乡的渐进路径研究——基于西部四省的实证调研》报告,全面剖析青年返乡面临的复合型挑战,提出“政策协同、基建提质、文化融合、服务贯通”多维协同方案,为乡村人才振兴提供系统性路径。
调研发现,青年返乡阻力呈现多维度交织特征。政策层面,现有措施多聚焦短期激励,缺乏对“两栖青年”过渡阶段的动态支持,部分政策因申请流程繁琐、门槛过高导致落地效能不足;基建层面,乡村数字基础设施覆盖率低、物流成本高企等问题制约产业发展,青年创业面临“硬件天花板”;文化层面,传统观念束缚与社交圈层断裂导致身份认同危机,超六成受访青年表示“返乡后难以找到价值归属感”。此外,服务保障的碎片化问题突出,政策咨询、技能培训、心理疏导等资源分散,难以形成全链条支持。
针对上述问题,报告提出“四维协同”解决方案。政策协同方面,倡导构建“需求响应型”政策框架,针对不同阶段青年设计差异化支持:为观望期青年提供返乡体验项目,为两栖期青年配套过渡性住房与职业培训,为扎根期青年完善创业兜底保障;基建提质聚焦“数字乡村”与“生活圈升级”,提出三年内实现县域5G网络全覆盖、村级物流站点全域通达,同步推进“双师课堂”覆盖乡村学校、标准化卫生室建设乡镇全覆盖。文化融合强调“价值重塑”,通过乡贤理事会与青年议事会双轨机制增强决策参与感,挖掘非遗资源打造“一村一品”特色产业,并借助新媒体传播返乡青年奋斗故事,打破城乡认知壁垒。服务贯通层面,整合县域资源成立“返乡青年服务中心”,提供政策解读、技能培训、金融对接等“一站式”服务,建立“前期引导-中期扶持-后期跟踪”闭环机制。
研究团队强调,青年返乡需打破“单点突破”思维,转向系统化赋能。目前,团队正与多地政府合作试点“政策工具箱”模式,集成土地流转优惠、税收减免、社保衔接等政策包,并推动建立东西部县域协作平台,促进经验与资源跨区域共享。下一步计划联合高校、企业、社会组织构建“返乡青年成长联盟”,开发线上服务平台,实现需求精准匹配与资源高效对接,为青年扎根乡村提供长效支持。
责编:admin